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MIT教学模式初探

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MIT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5-04 08:40:02 浏览量:

[摘 要]本文通过对MIT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介绍,试图揭示出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MIT教学计划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周聆灵,红勇平,浙江丽水师专(浙江丽水 323000)

一、MIT改革焦点

以MIT为代表,可以把发生在美国的跨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的焦点,归纳成三个“P”;第一个“严是指Profes—sion。大学生要经过专门的学业训练,为的是将采从事专门的职业,进入专业界成为一名专业人员(pofessional)。MIT对工程提出了—个新概念,认为“工程是关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应用的,在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范围内,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有创造力的专业”。学者们的这种新认识为工程教育的目标构建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框架。第二个“严是指practice。它相对于科学的探索性和艺术的表现性而言,工程专业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它讲究的是实际、实干、实绩、实事求是。MIT校长Vest先生把他们的改革称为“革命”,呼吁“工程教育必须更密切地回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工学院院长Moses先生称其改革为“正在召回工程的灵魂”。MIT所说的实践,包括工程教育面向工程专业实践的原则立场,包括书本理论和工程科学研究与工程专业实践所关注的真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包括让学生学会参与工程专业与人和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尤其是指设计活动、制造活动和营销活动。第三个“P”严是指program。在教学计划改革上,不能只是修改,做加减法。

MIT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了解世界,发挥自身作用。该院为消除狭隘专业和工程训练带来的弊端,要求学生必须跨学科选课学习,因而除了开设自然科学必修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外,还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必修课。这些课程占教学计划的1/5,可供全校本科生选择的文科课程多达18类lOO多门。作为一个理工科院校,MIT的人文、社会和艺术课程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对工程的理解是:工程是一门创造性专业,它注重在文化的制约下满足社会的需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参加工程的专业实践,而且要求强化诸如涉及法律、医疗、管理等领域的素质,“在艺术、文学和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这两大领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工程师“了解文化传统,懂得人的价值”,以纠正那种认为工程师只是为他人解决技术难题的应用者的偏见,并使其能担当政府、企业和其他领域的高级决策工作。

二、MIT教学计划

1.汇聚计划

汇聚计划是1970年由工学院、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员共同发起,旨在给新生提供宽松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1975年,经过广泛的研究,学院教育方法委员会投票,使汇聚计划成为MIT课程的一部分。汇聚计划的优点在于:学生与资深学者有广泛接触的机会,参与非正式的讨论和接受个别指导;学生被鼓励互相帮助而不是过度竞争,学生的疑问很快得到解答。汇聚计划是为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制定的。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的知识,还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教员和导师每周对学生指导,通常能较早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每一个群体最多不超过60人。汇聚计划为学生完成学院的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为第二年进入MIT各系学习做准备。汇聚计划也使学生拥有选择专业领域的自由。汇聚计划由两种必修核心课程组成:自然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包括化学、物理(力学)、微积分;人文课程包括心理学入门——本课程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现实世界的疑问,把科学和工程的世界与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世界结合起来。

2.一体化计划

这是面对大学新生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结合起来的计划。在“教和学”中探索新方法。学生修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工业技术和文化、工业技术和历史回顾的课程。这些课程强调“在做中学”。这些学生形成小型的、紧密团结的年轻人的团体,拥有自己的教室、办公室和厨房,共同学习生活。一体化计划的特点是:在做中完成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学习,同时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

3.MIT工程见习计划

工作实践是良好的工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MIT工程见习计划把传统的大学学习计划和校外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和企业都有利。企业组织可以持续获得优秀MIT学生为其工作,这是获得优秀人力资源的途径。学生既可以获得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又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学业。MIT工程见习计划使得学生的所学具有相关性,最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和更有潜质的工程师。学生按照相应的计划,一般三个夏季和一个学期进入企业或政府实践,获得学土或硕士学位所需学分,还可以拿到报酬。每年春天企业到学院面试,把学生置身于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让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由于以上计划的实施,从一开始就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人文修养和实践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科和学科组合呈现综合化的发展趋势。MIT院长Vest先生强调,工程教育要更密切地回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学生需要经受完整的工程设计和实际的锻练,同时学习大规模复杂系统(如生产问题、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国家的物质和信息基础设施等)的分析和管理,以便使他们具备运用多学科技术知识的能力。为此,必须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毫不隐晦地加进学科课程中。

美国大学协会(AAC)的一份报告,列举了针对工科学生进行实用性人文教育的实例,指出虽然各校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但多数课程已经从工程角度提出技术与人和社会的问题,进而阐发人文教育内容的主题、思想和方法。MIT的文学院长在评价人文科学在MIT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时说:“第一个目的是向学生充分展示人文科学的内容,以确保MIT的本科生了解我们社会赖以构成的各种社会的、文化的和知识的力量,进而有助于他们在这些领域内不断学习;第二个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相互关系对社会和伦理的影响;第三个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多种求知的方法和设计能力。”

三、MIT课程改革

MIT课程包括:普通课程、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要获得理学学士的学位,学生必须修满普通课程和所在系规定的课程。

1.自然科学课程(化学、物理、微积分学、生物学)

MIT期望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这是完成大部分普通教学计划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MIT的学生在这个被科学和技术包围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程激励学生敢于对知识产生怀疑,使之获得对知识的更好理解并有利于技术创新。

2.写作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科学论文。日前MIT正在修订该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中加入写作和语言表达的内容。

3.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HASS)

这是每一位MIT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他们对人类社会、文化传统、艺术能够深入地理解,了解人类文明的过去以及现在不同社会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力和感受力。

4.科学技术限选课程(REST)

通过这些课程的选修,可以使学生拓宽学习科学知识领域,在某个领域作深入的研究。这些课程系统介绍基本观点或是通过案例说明一些专业问题,不很高深,学生一般在第二年选修。

5.实验课程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实验中,学生是主体。本课程旨在使每位学生在MIT的早期阶段,学和做相结合,能够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除了普通课程外,MIT还开设了自然科学必修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必修课。本科生必修不少于8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科目,每一个学期,至少9个学分,合计72学分。在8门科目中,至少有3门必须从指定的文科科目表中选修,如人类学、考古学、技术研究、城市研究、西方传统文化、美术史和建筑史等。这些课程占教学计划的1/5。可供全校本科生选择的文科课程多达18类100多门。作为一个理工科院校,MIT的人文、社会和艺术课程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MIT的自然学科固然是世界一流,但人文学科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MIT为学生开设多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文科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口头和书面交往的能力,增进学生关于人类的文化及其相互影响的方式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构成人类活动基础的理论、概念和思想体系;促进学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法律机构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社会交往方式的感受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MIT的成就举世瞩目,其经验是成功的。教学的运行模式反映MIT所遵从的现代人才教育的理念,值得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借鉴。

推荐访问: 教育改革 初探 教学模式 面向 世纪